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标题: 育儿随笔(十一)北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打印本页]

作者: yanlizhao1    时间: 2018-3-23 12:19
标题: 育儿随笔(十一)北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我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永远也不会只停留在只包括父母和孩子的这个小家的概念上,这一点跟美国人关于Family的观念很不相同。尽管近年来社会上也越来越多的流行关于父母与成年儿女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的说法,但我相信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关于家庭的理念是不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的。

    来美国之前我也间接听到过不少关于美国人如果对待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故事。比如孩子长到18岁就会被爹妈强行扫地出门,迫其自立;祖父母一般不会帮忙长期的照看孙子辈;美国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龄会卖掉房产,搬去养老院,儿孙们逢年过节会定期探望等等。。。这些故事从远距离听着倒也还有利有弊,孩子不啃老,老人晚年生活自由,不为儿孙所累。但当我来美国以后,真正接触了美国人,聊起相关话题才发现美国人的家庭观念跟我们的真是大相径庭,远不止于前面说的那样。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经理是一个奔四十的美国男人,老婆在家相夫教子,养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和一条狗。每每谈起自己的家庭,脸上永远是藏不住掖不住的幸福表情。有一次他提起他的岳父母要来看望他们,并且会住在他们家里,我随口问:“住几天呢?”他说:“当然是三天。”没等我接话,他马上又补充说:“我们家有个三天政策。”我本来没打算跟他接着聊下去,但一听这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问:“什么三天政策?”他说:“就是无论是我父母来,还是我太太父母来,都只能最多住三天。”“呃?!”当时的我确实感到不可思议,但在美国呆时间长了,发现其实大部分美国人,包括一些美国长大的华裔年轻人,都有这种类似的思想趋势。倒不至于像“三天政策”这么极端,但多多少少都是跟父母“划清界限”,保持有礼貌,有距离的互动。尤其是孩子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以后。逢年过节也会互相探望,但多以一个星期为限,好像住的时间再长了彼此都不太方便。鉴于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好像对家庭,对父母,对祖父母的观念,感情和态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对祖父母,完全不同于国内孩子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感情。

    我从小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体会过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溺爱,那种没有原则不讲对错的呵护,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父母管教之上。比如,在妈妈严厉批评我的时侯,她妈妈同时把她说一顿,那是多么“爽”的事情呀!我没出生,爷爷和姥爷就都已经过世了。奶奶是父亲的继母,人住在上海,所以彼此几乎没有走动。姥姥跟着大舅一家生活,在我六岁那年也过世了。我对姥姥的印象就是那双烤火的手,不大,手背上有一块儿黑色的痣。

    由于儿时的缺憾,让我非常的羡慕我的两个儿子,这俩小子真是太幸福了。大儿子出生时,他姥姥姥爷专程从北京赶来照顾了他一年,之后奶奶来接班,之后姥爷姥姥又来,之后奶奶又来。。。。反正是一棒接一棒的把他送上了小学;老二出生时,他爷爷奶奶先来,然后是姥爷姥姥。。。两个家庭四位老人看着这俩宝贝孙子的八只眼睛里除了爱还是爱。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尽心竭力,不仅有求必应,而且常常是还没要求呢,就已经都提前想到了;刚说爱画画,其实笔都没拿稳呢,那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图画本,图画书就一盒一盒,一摞一摞的带到了美国;刚说喜欢玩具小车,那遥控车,模型车,赛车,大的小的,甚至延伸到飞机就送到了手里;吃的东西就更别说了,幸亏航空公司对托运行李有重量限制,否则北京的小吃都得搬美国来。反正老头儿老太太们这十几年不管跟俩孙子在还是不在一起,心里没有一天是不惦记着他们的。我时常托着腮帮子想,从上往下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多得满地流淌,那反过来,从下往上的呢?

    我认为如果父母指望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能自发的在感情上和祖父母非常亲近,那是不太现实的。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理解血缘关系,他们只能靠直觉感受和身边人的关系。距离近的,天天见面的就亲,距离远的,长年累月见不到面的就陌生。这跟他们是不是懂得感恩,是不是孝顺没多大关系。再加上很多孩子不说中文,跟祖父母交流起来就更困难了。本应该是双方的互动,如果常年累月少了一方,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和老人的关系会渐渐变的客气但陌生。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在我的两个儿子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之间,我还真想了不少办法。

    首先是要求两个孩子必须说中文,学中文。保持跟北京亲人交流的能力;其次,每当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生日,或者过年过节,他们都要录一段视频送上祝福;第三,没微信之前,我们经常在网上连线,让俩孩子定期跟老人们通话,“见面”。有了微信以后,经常让他们在微信中跟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聊天。另外,前些年老人们岁数容许,还能走动的时候会隔年来美国跟我们住一段时间。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在身边,当然交流起感情来就会很容易。但这几年他们岁数大了,来去不方便了,我们就每年暑假都会安排三个星期回北京去看望他们。回北京之前我会跟俩孩子讲,这三个星期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或者假期,因为回北京玩儿是第二位的,主要目的是去看望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陪老人吃饭,陪老人聊天,走在大街上搀着姥爷姥姥的手,出去玩儿的时候帮老人拿重的行李,奶奶腿骨折了,给奶奶推着轮椅。。。总而言之一句话,他们俩现在不再是被照顾的对象了,反而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更需要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了。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当你一味的被照顾时,你不太会顾及彼此的感情和关系。但当你付出爱心和努力时,你就会感受到和对方的距离拉近了。两个孩子就是这样,他们每次从北京回来都会说:“我简直等不及明年再回去看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了。”

    人和人的感情永远是双方面的,我希望我的两个儿子永远在老人爱孩子,孩子爱老人的模式中成长。







欢迎光临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http://ivytr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