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标题: 育儿随笔(十五) 如何发挥孩子的领导力? [打印本页]

作者: yanlizhao1    时间: 2018-4-18 10:06
标题: 育儿随笔(十五) 如何发挥孩子的领导力?
       领导力,这个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名词许久以来一直在困扰着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家长。我们上学的时候没听说过这个词,那时候班上的班干部基本都是老师指定的。指定的标准一般以学习的好坏为根据,学习好,听话的孩子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大。不论哪个孩子,胳膊上一旦挂上了三道杠,两道杠,哪怕只有一道杠,好像从此就有了特权。有特权代表老师管理班级,有特权批评不合作的落后分子,有特权指挥要求同学们干这干那。。。。这样人为的指派把孩子们不自觉的分成了两个阵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领导者虽然有上级的尚方宝剑,但自身不一定有威信,说话办事往往也没人听;被领导者虽然深知自己的被领导地位,但由于看不惯小干部们颐气指使的行为做派,往往会采取反抗,孤立或者躲避的办法不予以合作。至于谁有领导力,谁没有领导力,好像从来没有被任何人考虑过。到了如今这个年代,人到了美国,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学校外,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刚刚接触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的困惑。这领导力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它难道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吗?就像我们以前熟悉的说法,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孩子头儿,他们的脑子里有源源不断冒出来的主意;他们的性格外向,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吸引一大帮孩子在身边;他们可以呼风唤雨,一声令下就能指挥千军万马。。。。像我们这些天生木讷安静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做领导者的机会?但苦于美国的大中小学天天都在提倡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我也不得不勉为其难的下功夫研究其方法与途径。说实话在这条道路上我一直是漫无目的的歪打乱撞,人云亦云。别人说:“要让内向的孩子多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我就鼓励大儿子在社区里卖杂志。别人说:“要让孩子多有机会在班里承担一定的责任。”我就鼓励小儿子主动找老师申请多帮忙;别人说:“要让孩子在大庭广众面前多说多讲。”我就要求大儿子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但是几年下来,收效微乎其微。两个儿子一如既往的毫无领导者的表现,该吃吃,该睡睡,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只是看见他们默默地跟在人家的后面。我不得不时时自我安慰:“咱这熊孩子们天生就是这性格,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领导不了别人。”然而就在我自说自话,准备顺其自然的时候,我看到一篇儿童教育的文章里谈到了关于领导力不一样的解释。

        这篇文章摒弃了我们一贯强调的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如何让孩子通过做各种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而从无到有的增加这个技能。比如参加童子军,学习带领小朋友们去卖各种饼干,再比如在学校里建立俱乐部并担任俱乐部主席;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有领导力,无论他们的性格如何。但如何发挥他们的领导力是家长和老师们要面对的挑战。文章说,领导力其实并不神秘,就是管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为了达到一个预计的目标而合同协作,共同努力。当孩子小的时候,也许他管不了别人,但如果他能管好自己,其实就已经体现出他的领导力了。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当他们真正有意愿去影响他人,改变世界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发挥他们的领导力。有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领导力,因为他们不会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组织或开展任何一项活动。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领导力,而是他们心中没有真正的动力去协同周围的人干一件目标一致的事情。我以前也是盲目地为培养孩子的领导力而培养,但并不清楚孩子需要具备领导力的意义何在?好像只是因为这是美国教育系统里要求的一项,但从来没想过它为什么会有这个要求。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突然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没必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刻意要求他们去做任何他们不喜欢但有“领导力”的事情,只需要求他们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第二,必须培养他们对小到社区,大到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树立影响改变周围人或者事的意识。家长只要把这两点做好了,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给你一个惊喜。想想我小时候的转变,好像也是沿着这个路子走过来的。

        我小学的时候没有担任过任何班干部的角色,连小组长的职位都与我无缘。在学校里我虽算不上安静内向,但在小学6年的班级里一直是有我不多,没我不少的角色。就这样溜着边儿上了初中,虽然班主任一开学就指认我做宣传委员,但我也就是不声不响的出出板报,班里其他事情的决策权都与我无关。让我突然发现我有领导力的事出现在初一的下半学期。寒假过后,班上出现了两个同学早恋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把那两个同学悄悄劝退之后,心里还不踏实。天天像盯贼一样盯着班里的每一个同学;放学后男女同学不许一起回家,节假日大家不许结伴出去玩儿,连课间男女生多说两句话,都会被她找去谈话。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值青春发育期,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管束。大家凑在一起商量,想跟学校要求换班主任。我们的班长是个学习很好,也很听话的女孩子,这个时候她默默地退缩了。当时并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带这个头,但也许是当时我的换班主任的心意最强烈吧,不知不觉中我竟然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在班里带着大家开会讨论,后来又几次三番地带着同学们去校长办公室跟校长谈话,交流。班主任知道这件事以后,当然没给我什么好脸色看,但我们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儿,一来二去竟然真的达到了目的,校长最终给我们派来了一位我们喜欢的班主任。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带领大家把这件事办成,无非是我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而不是我曾接受过有关领导力的培养。但你能说我在这件事上没有体现出我的领导力吗?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不再着急逼着儿子们去参加各种所谓培养领导力的活动了。而是让他们顺着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步伐去为人,做事。但同时我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带领他们给学校,社区和Make-A-Wish基金会帮忙。我鼓励大儿子每周三早上回到他以前的小学做义工;节假日有时间的时候我带着两个儿子在社区周围捡一捡树下,草丛里的垃圾;每年四月份去参加Make-A-Wish的走路捐款活动;最主要的是鼓励他们收集废弃的空瓶子,卖掉后挣的钱捐给Make-A-Wish基金会。从大儿子六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提议他可以在自己做的同时,找些同学和朋友一起参加,但他一直不愿意。我知道他没有准备好,所以只要求他自己坚持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大儿子由于只需要管理领导自己,身上没有任何压力,所以事情干起来积极性很高。两三年的时间里,他从自己一人干,变成带着弟弟干。今年他突然感到只靠自己和弟弟收集废弃的空瓶子卖钱,给Make-A-Wish基金会捐款太少了,所以决定要到学校里去动员同学们一起做。他自己准备了关于为什么要Recycle和为什么要给Make-A-Wish基金会捐款的TTP,自己去联系老师安排时间,自己到课堂上给同学们做Presentation,自己去学校咨询成立相关俱乐部的事宜。。。弟弟在他的带领下,在自己三年级的班里也做了同样的工作。就这样兄弟俩为了能给Make-A-Wish基金会筹集更多的捐款,自然而然地做起了领导者。

        看到两个儿子的变化,尤其是大儿子从以前那个时时处处躲在别人背后的内向的小男孩,逐渐转变成现在这个勇敢有担当的少年,我知道我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任何人能成为领导者都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什么超乎常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改变周围人,改变周围事的意愿。在心中这样目标的驱使下,每个人都能发挥他们自身的领导力。





欢迎光临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http://ivytr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