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标题: 育儿随笔(十八)给男孩子机会成长为一个男人 [打印本页]

作者: yanlizhao1    时间: 2018-5-18 17:22
标题: 育儿随笔(十八)给男孩子机会成长为一个男人
       孩子不好养,男孩子就更不好养,这是我的体会。从不科学的角度来讲,男孩子落地生根比女孩子晚,小的时候容易生大病。按照中国“迷信”的说法,好多男孩子生下来,命是飘着的,随时还会被老天爷以各种名义带回去。不像女孩子,落地就生根,你要是生个女孩子,基本上就算是落下了。但男孩子有的要到八,九岁以后才算真正“活”了。当然这是歪理邪说,但男孩子小时候由于调皮,磕了碰了的几率确实比女孩子大很多,长大了由于胆子大,头脑简单,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也比女孩子高。赶上那幸运的,幼时健康,儿时听话,青少年时期争气,那也不能保证到了成年以后,他能变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为国为家,哪怕就是为自己,堂堂正正地行走于江湖。

        我们家就我这一个女孩子,个性虽然强,但真正让我妈操心的也就是青春期那几年。之前之后都还算是省事型。没有哥哥弟弟的我,完全不了解男孩子喜欢什么,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教育。我在结婚前曾坚定的相信老天爷会给我一个女儿,让我偿还当年欠妈妈的债。但没想到他老人家给我发来了男孩子,而且还是两个。我一度曾经非常困惑,不知道应该怎样把他们养成男人,而不是妈妈身边的乖宝宝。不过多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对我多少有些启发。

        由于年头久远,我已经不记得文章是谁写的,写的谁,只记得它是出自一位有智慧的妈妈之手。写的大意是她在养儿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儿子十分娇气,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生活中能力十分低下,什么也不会干。长到七八岁了,说话办事还好像是一个小Baby。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于她自己腿受伤,不能像往常那样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她突然发现儿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还时时刻刻帮助妈妈。通过这件事她意识到,其实不是孩子不会干,而是当妈的往往包办代替得太多了。老觉得孩子小,根本不给他们机会长大。从那以后,这位母亲很明智的处处示弱,有意无意的处处“使唤”孩子,让他家里家外帮着干活儿。她不光是让儿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最主要的是让他做一些妈妈”干不了“的事情。比如瓶子盖拧得太紧了,妈妈打不开,只好求助于儿子;东西掉到床底下,妈妈的腰弯不下去,只好求助于儿子;商店里买回来的东西太沉了,妈妈胳膊疼提不动,只好求助于儿子。。。。等等,而且每次儿子帮忙之后,这位妈妈都会说:“你真行,如果没有你,我可怎么办?” 看似愚蠢可笑的一句表扬的话,却让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心以为妈妈离了自己什么都搞不定了。就这样男孩子由一个只会在妈妈怀中撒娇耍赖的小Baby,经年累月的蜕变成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男人。

        光是一篇文章还很难让我认识到从小娇惯男孩子的危害,但身边的一件事让我看清了强势的母亲确实只能成为男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陪同朋友的一家人回老家探亲。朋友是个三十好几的大男人,朋友的哥哥更是奔四张的大老爷们儿。他们的父母年逾六旬,虽然岁数不小了,但都精神矍铄。尤其是老太太,那更是精力旺盛,走到哪儿都有操不完的心。我们一行人从北京火车站出发,要坐火车去沈阳。夏天的北京骄阳似火,人不动都是一身汗,更别说在北京站这种人员嘈杂的地方了。闷热的天气让人觉得烦躁疲惫,晕头晕脑的老有种找不到北的感觉。我们到了北京站,下了出租车,站在车道边上发现多年没来北京火车站,这里的变化还真大。马路两边都加上了防护栏,长长的望不到头,让人不知道要进入到北京站候车大厅前面的广场里,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可以少走点儿冤枉路。我们五个人拖着行李,一起行动当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需要一个人先往前走走去探探路,问问人。转身看看我们这几个人,两个大男人,一个女人,还有两个老人,用后脚跟儿想也是我的朋友或者他的哥哥应该一马当先地冲出去。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朋友根本没动地方,他哥哥刚开口说:”我去看看吧。“身边当妈的马上就拦住他的话说:“不用,你们在这儿看着行李,我去看看。”话没说完,人已经走出去好几步了,我朋友的哥哥见势也就很自然的止步了。事后我问他们,这种情况怎么能让老太太跑前跑后的呢?我朋友说:“嗨,我妈就这样,遇事永远冲在最前面,你不让她去,她比你还着急。”仔细想想朋友一家还真有些阴盛阳衰,朋友本人也是三十多岁了还像个孩子,在爹妈的羽翼下生活得舒心轻松,少有担当。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当我面对我的两个儿子时,北京火车站的那一幕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想想如果等我六七十岁的时候,还不能放心地退居二线,那将是多么让人焦心的事情呢!我自己累点儿倒不怕什么,但如果两个儿子成人以后还停留在男孩子的阶段,不能自觉自愿的承担起男人应付的责任和义务,那我不是太对不起他们了吗?反观自己,我确实是个强势的妈妈,自己本身说话办事比较麻利,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干事情慢,所以有很多时候我因为心急就伸手替他们都做了。这不仅让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而且时间长了他们自己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两个人老是“妈咪,妈咪”的不离口。无论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永远是先叫他们的妈妈,或者是有困难要解决,或者是有选择要决定,总之是什么都需要妈妈挡在前面。

        自从我意识到要给男孩子机会做男人,我首先要求自己示弱。在家里让他们登梯爬高的帮我拿东西;瓶子罐子的盖儿稍微有些紧打不开,就让他们想办法解决;买了杂物从车后备箱往屋里搬,让他们拿最沉的东西;但分是需要体力的劳动,都把他们推到最前面,同时嘴里还要念叨:“怎么这么费劲儿呀?没有你们还真不行!”出门旅行时让他们负责最沉的箱子,而且让他们负责找路,有时甚至不惜自毁形象,扮演一个完全没有方向感的老妈。以至于现在大儿子根本不放心我自己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他认为老妈根本不会搜索GPS,即便在手机上找到地图了,也不会看。如果先生出差,那就更是我充分利用他们的机会。每次先生不在家,我都会马上表示:“完了,这可怎么好!”两个儿子就会安慰我说:“没关系,有我们呢。”前些日子先生出差一个星期,我每天要不到七点开车送大儿子去学校,就没办法管小儿子了。好在小学离着近,走路10分钟。不到九岁小儿子一个星期都是自己吃了早饭,收拾了桌子,然后去邻近家找他的朋友一起走。平时叫都叫不起来的赖床鬼居然一天也没有迟到。对大儿子我不仅让他觉得老妈“弱”,而且告诉他所有的女人,无论老少都不那么强,需要他的照顾。他跳舞八年,前后两个舞伴,任何时候我们送他的舞伴回家,我都要求他下车把女孩子送到家门口,等着她敲门进去以后再回来。大儿子小的时候不理解,认为没必要,老抱怨说:“她自己能进去。”但这么多年走过来,他已经形成了习惯,认为陪女孩子走到家门口是男孩子天经地义应该做的事情。上个周末大儿子和他的舞伴去Utah的盐湖城(Slat Lake City)参加跳舞比赛,由于两家父母都有事情走不开,所以是他舞伴的奶奶带他们去。一去两天半,又坐飞机又住酒店。走之前我提醒他:“你是唯一的男人,一定要照顾好这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比赛回来他舞伴的奶奶跟我说:“Daniel出门真管用,在飞机上帮忙安置行李,在酒店跑前跑后帮忙Check-in,回来之前帮忙收拾东西,出来进去像个人了。"

        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当然不能保证男孩子日后能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可成长在蜜罐里的男孩子则永远也没有机会体会生活的不容易,而没有辛苦怎么会有担当?如何给他们提供“吃苦”的机会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就是让他们上高中以后出去勤工俭学,上大学以后自己解决生活费和学费,平时给社区做义工。。。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欢迎光临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http://ivytr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