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推娃四部曲

2015-9-10 21: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56| 评论: 0|原作者: 胡琳、汪小武


第一部 幼儿篇
父母在与孩子的玩耍中学习,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成长 有人说,孩子像一张白纸,父母要在这张白纸上绘出最美丽的图画。我们说,孩子是未来的画家,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各种笔墨和纸张,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以他们的天赋绘出最美丽的图画。 在这种思维下,我们从孩子零岁做起,但是我们没有又是唐诗,又是宋词,还有无休止的数学难题。我们是整天和孩子们跌打滚爬玩在一起。在他们乐颠颠地玩的时候,我们潜心地做我们的功课,观察他们对不同游戏的兴趣,对不同玩具的反应和在与同龄孩子中的互动。这些都是孩子天性真实的反映。日积月累的细致观察,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为以后最大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孩子幼年时,至关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团队观念。让孩子在与家庭成员和其他幼童的互动中,明确知道他是家庭团队的一员,是集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团队的中心。学会和尝试关心别人。在孩子幼小时播下种子,为以后的引导铺平道路。 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奖罚分明。及时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在给孩子处罚后给孩子时间去思考消化。 为了养成孩子严谨的学习习惯,我们不同孩子打马虎眼。在孩子有疑问时,我们认真地解开他们的迷团,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我们得上几趟图书馆或花几天的时间去找答案。
 
第二部 小学篇
打开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情趣和动手能力 在小学三、四年级前,孩子处在启蒙阶段。这时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很强,而且也很重视父母对他们的感觉。为搏得父母的关爱,孩子易对父母言听计从。很多的父母在这阶段对孩子进行某方面的大力的智力开发,卓有成效。于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神童。可是这样一来,往往展现出的仅仅是孩子的智力,而不是孩子的特长。孩子的特长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给限制住了。 为了不陷入这样的陷阱,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趣和各方面的能力,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在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中学习,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学习,在各种领域中学习,借以开阔孩子的视野。 与此同时,我们逐步引入各种活动和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项目,以此观察她们的兴趣和能力。在做项目时,启发孩子的创新思想,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做法。

第三部 初中篇
寻求突破,建立孩子自信,开启孩子自身动力 孩子在小学后期或初中早期,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化时期,孩子逐步地脱离启蒙步向自我认识,不同兴趣的孩子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小圈圈。父母能否利用好这段时期,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瑶瑶和凯西在五年级后,我们明显的感到了她们自我意识的增长。孩子们一方面要表现自己,为自己确立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做。这正是父母可以大展拳脚的时机。从凯西问“为什么我总得听她们的?她们却从不听我的?”可以反映出孩子对现状突破的渴望和对父母寻求帮助的热切心情。对于孩子的呐喊,我们做了积极的回应。 在她们面临社交的僵局,学业上的挫败时,我们倡导“集中火力,各个击破”。首先帮她们打开社交的缺口,再通过一系列的竞赛,协助她们突破一道道难关,攻破一个个堡垒,建立她们的信心。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根据对她们的了解,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特长,帮瑶瑶从创造力上突破,助凯西在开发领导力上迈开步伐。我们协助她们设立一个个目标,辅佐她们一步一步地向前进击。这时,我们长期投入对她们的深入了解,开始得到了回报。这样一来,她们的大方向明确,主观能动性强,以点带面,为高中的冲刺奠定基础。
 
第四部 高中篇
利用特长,扬长避短,拟定方案,全面出击 对孩子的各项能力、特长了如指掌,还不是成功的保证。父母还要引导和协助孩子深入了解和寻找发挥孩子才干的机会。并鼓励孩子积极创造新的机会发挥所长。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各个地区和学校情况不一样,所以摸清环境和大学的要求也就成了孩子和父母的必修课。 我们所做的是针对各名校的要求和孩子各自的特点,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全面出击。我们的方针是扬长避短,要么不战,战必求胜,不打消耗战。 在我们的家教四部曲下,她们的智慧和才干最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成功地达到了她们的目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4, 2024-3-29 08:52 , Processed in 0.038631 second(s), 18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