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随笔(十四)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能进哈佛?

[复制链接]

20

主题

21

帖子

131

积分

VIP贵宾

积分
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叮铃,叮铃。。。。” 一大早,闹钟在不停的响。“Daniel,Ryan,赶快起床了!”先生挨个推开两个儿子的房门,一遍又一遍的叫着。不仅叫,而且他会走过去拍拍他们的被子,Make sure他们都已经醒了。“听见了吗?醒了没有?”先生下楼做早饭前必须听到他们的回答。“醒了,醒了。”两个儿子都知道,不这样回应,老爸是不会离开的。不过醒是醒了,起不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二十分钟以后,两个儿子毫无疑问的还保持着熟睡的姿势,一直到我“腾腾腾”地走过去,大喝一声:“为什么还没起来?!”这一声吼才真正起到叫他们起床的作用。这一幕天天早上在我家上演,无论寒暑,无论正常上学的日子,还是假期。

今天大儿子放春假在家,变本加厉的不肯起床,连听到我的吼声都无动于衷了。我决定不给他戴隐形眼镜,让他好好反思一下。时间到了,我要去送小儿子上学,临走前我提醒大儿子吃完早饭,把桌子收拾了。

  在从小儿子学校回来的路上,我遇到了我们小区的熟人----老葛。他儿子今年申请大学,这两天正是发榜的日子。我跟他打声招呼,然后问他:“儿子被哪个学校录取了?”他还没开口,笑意就已经爬上了眉梢。虽然在尽量的保持着矜持,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个难掩心头喜悦的自豪的父亲。“儿子已经被MIT和哥伦比亚录取了,现在在等哈佛的消息。” “Wow, 太棒了!恭喜你!” 在由衷的替他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不能免俗的问问他儿子的具体情况。让我很惊讶的是,老葛几乎说不出他儿子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儿子学习不错,不过不是全A。ACT没考满分,但成绩还算理想。喜欢打网球,但并不很有竞争力,只是在学校的校队做队长。没有任何学术或艺术方面的奖项,只是在学校给校报做编辑。”我认真的听,然后追问:“别的呢?” “没有了!”大概老葛这时候自己都开始怀疑为什么儿子能够接到DreamSchools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又马上补充一点:“我儿子真的很努力!”听了这话,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儿子高中这几年早上都是自己起床吗?” “那当然,他上了高中以后,我们基本上就没怎么管过他。他自己好像很清楚要做什么,而且总是说不仅要做到好,还要好到全年级的500多名同学没人不知道他的地步。”

  辞别了老葛,我不自觉的在脑子里把我这些年认识的一些朋友的孩子做了比较。无论男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非常的聪明,而且不管是爹妈的意愿,还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他们都在高中时期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常青藤学校。但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有的人如愿以偿,有的人却遗憾落榜。且不说爬藤是不是人生的理想,但我很好奇这些在我眼里,在其他人眼里都是很优秀,好像没什么差别的孩子,为什么会被藤校区别对待呢?首先,他们的学习都很好,GPA,SAT考试成绩相差不多。其次,他们都没有体育或其他的特长,没有获得过什么“用得上”的大奖。第三,他们也没有校友爹妈,或者名人的关系。个人履历上无非是某项体育的校队队长,或者除学习以外更偏好某一项课外活动,比如写作,绘画或者演讲。从这些孩子能够落在纸上的硬件条件来看,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那不同的关键点一定在他们个人身上。是性格?长相?还是其他的什么特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摇着头一路走回家。

  进了家门,我看到厨房已经没人了,大儿子估计是上楼写作业去了。我环顾四周,有些不能相信我看到的一切。餐桌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一片用过的餐巾纸也没有落下。水池里早餐用过的盘碗都已经被洗好,擦干,放回了碗柜。水池边的Counter上一滴水也没有,灶台上的锅也是洗得光可鉴人。垃圾倒了,地擦了,厨房里里外外找不到一点儿需要我再动手收拾的地方。这是大儿子做的?不可能呀!大儿子平时洗完碗,那厨房还够15个人收拾半拉月的呀!

  我迫不及待的把大儿子叫到厨房问他:“这是你收拾的?”他点头称是。我说:“你看,这就是你做事情的能力。当你想做的时候,你可以把事情做的比妈妈还好。但通常情况下是你不想做。今天为什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因为我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我要负责任。”听了大儿子的话,我突然豁然开朗。那些看似都很优秀的孩子,之所以在18岁的时候走进了不同的大学,就是因为他们有的在18岁前就已经长大了,而有的还没有。或者可以说,有的成熟到有责任感了,有的却还没有。

  同样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但如何的使用它,却有着千差万别。成熟有责任感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在替自己做。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今日的辛苦是在为明日的自己负责任。所以他们不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学习不只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需要家长督促他们去开发学习以外的业余活动,因为他们都能自发的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更不需要家长天天如同看贼一样的控制他们上网玩电脑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无尽头的网络游戏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做任何事都缺乏内动力。他们虽然头脑里,嘴上也会想着或者谈及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多数的时候这所谓的梦想其实是父母的。他们虽然已经发育的像个大孩子一样,但每天从起床,到上学,到回家写作业,到打球弹琴或者做义工,都是在变相的给爹妈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才会看到一个每日懒懒散散,做事马马虎虎,思想上糊里糊涂的孩子。当然这样的孩子很正常,也很典型,正是我们大多数家长面对的自己正在上高中的Teenagers。因为每个孩子发育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孩子成熟的早,有的孩子却相对幼稚的时期会比较长,尤其是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他们往往在潜意识中拒绝长大,不愿意自主的担负起成长的责任。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完全不能着急,因为高压或者硬推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有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我决定要帮助大儿子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问题,让他真正明白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拒绝成长。为了让我们的讨论更直观,下午我邀请他跟我一起看了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Homeless to Harvad》。

  这个电影是根据一个名字叫Liz的小女孩儿的成长故事改编的。她从小生活在充满毒品,艾滋,饥饿的贫民窟里,父母都是瘾君子,母亲不仅吸毒,还精神分裂,眼睛失明。小姑娘从8岁开始就过着乞讨的生活,本该在接受母亲照顾的年龄,却在每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父母。因为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她在学校也备受同学们的欺凌,由此她连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母亲因为艾滋病去世了,父亲因为酗酒进了收容所,外公把她当垃圾一样赶出了家门,她在15岁的时候变成了真正的Homeless。面对母亲的离去,小姑娘心里没有丝毫的抱怨。趴在妈妈的棺木上,小姑娘心里说:“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是那么的爱你。”带着这样一份感恩的心,Liz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比其他孩子更早的成熟了。她知道她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带着这样一份要改变自己生活的责任感,她选择回到学校。17岁的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学业,并且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哈佛录取,并用自己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在她成长路上遇见她的人,每个人都对她伸出了热情友爱的双手。1996年,纽约时报资助她一年一万二的奖学金,用以完成哈佛的学业。

  看完电影,大儿子感触很大。尤其是看到小姑娘在垃圾桶里捡吃的,在地铁里睡觉的时候,他对我说:“我真是太幸运了。”不过大儿子也同时提出了疑问,他说:“妈咪,我知道这个电影要告诉我们Liz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有动力。命运把她扔到了人生的最底端,所以她知道如果不努力,她就永远也爬不出贫困的泥潭。但我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什么都有了,那动力从哪里来呢?”对于儿子提出的问题,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因为他不仅看懂了电影,而且也联系自身的情况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很多人都说,中产阶级的孩子是最没有内动力的一群,因为他们既不需要为生活基本条件而打拼,也没有背负任何家族或者企业传承的责任。十几岁上高中的孩子们,每天都是稀里糊涂的混日子。听话的孩子可能会为了家长而拼命学习,为的只是期末拿个A。有主意的孩子可能会把时间都浪费在打游戏,或者和朋友Hangout上。但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不明白自己的人生将何去何从,好像那只应该是爹妈来操心的事。我问儿子:“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将来想做什么?” “考一个好大学?”他迟疑的回答我。我接着问:“那只是你人生的第一步,之后呢?”他想了半天,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我说:“这正解释了你的问题,动力从哪里来?没有人生的目标,你就不会有动力。Liz 15岁时的人生目标是要“get out of here..”。你比她的起点高,所以你需要有更高的目标。大儿子听了还是不理解,说:“那我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我笑着回答:“这是需要你自己考虑的问题,不过我可以帮你找个方向。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18岁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干什么?25岁的时候?30岁,40岁,45岁的时候呢?在你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你希望你能有什么样的价值,肩负什么样的责任?能影响身边的多少人?是两三个,十几个,还是成百上千,甚至是整个国家或者是全世界?这就是人生目标!当你想明白以后,再往回想。想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将来需要走什么样的路,上什么样的学。甚至具体到现在的每一天早上起床还需不需要别人喊破嗓子,学习考试是不是只为了那一个A,做义工是不是只为了完成任务。。。。”大儿子耐心的听我讲完,一边点头一边表示明白了。

  大儿子去认真的想自己的人生目标了,我也同时释然了一个困惑我多年的问题:为什么上哈佛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够成熟,没有长大,无意负责自己的人生。所以说在众人嘴里说的“爬藤”,其实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如果孩子成熟的晚,我们做家长的真不能够拔苗助长,心急的催逼胁迫,而是应该耐心的陪伴提醒:“小子,想想你的人生目标,早一点儿长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4, 2024-11-21 18:12 , Processed in 0.024274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